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群导航
主站
教学机构
党政管理
科研及产业机构
公共服务
专题栏目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未指定
欢迎光临 成中医故事 !
您的位置:皇冠体育官网 >讲述---成中医往事>详细内容

讲述---成中医往事

我校到彭州市开展灾后中医药防疫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14 11:13:36 浏览次数: 【字体: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校受到了一次空前的洗礼,师生们表现出的大局意识、大无畏精神、大爱无疆的胸怀是对学校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正如许多成中医人所说,地震没有震垮我们,却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强。有了这种精神,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在我们手中创造。

我校赴灾区中医药防疫彭州工作组一行20余人于5月28日前往彭州市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工作小组由我校校长范昕建和正校级调研员马晓蓉带队,科技处、校办、人事处、宣传部、信息中心、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针推学院等师生及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相关领导组成。工作小组此行携带由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与我校专家配方熬制4000余人服用的中药防疫汤剂及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我校附属医院与三九药业捐赠的价值3万余元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前往。

在彭州市卫生防疫人员的协调下,工作组先后前往了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年制小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某部驻地、济南军区某部驻地、成都军区某部驻地和彭州市小渔洞镇大楠村社区安置点共五个地点。每到一个安置点,校领导范昕建、马晓蓉都亲自分发汤药,对灾区群众和部队官兵表示了亲切的慰问。整个下午,小组成员辗转五个地点为灾区群众及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分发了4000多人的防疫汤剂及各种防疫、防病,防震减灾须知1000余份。在分发汤剂的同时,还为灾区群众送去了我校附属医院配置的复硼洗剂、为解放军官兵送去了中药配方颗粒剂等药品。

我校的抗震防疫工作得到当地政府、抗震救灾部队、学校师生及受灾群众的好评和赞誉。

灾区防疫“第一汤”

到达平武县平通镇后,志愿者服务队在营地开办了医疗点,每天有不少伤病者前来就诊,甚至还有从北川赶来求治的群众。

当地雨后的天气又热又潮,极易在密集的帐篷区引发疾病,服务队便充分发挥中药大锅汤在防疫方面的优势,由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老师处方后,派出队员驱车近百公里,辗转江油、绵阳两市,购回一批价值约两万元的中药饮片和药材。采购回药材后,队员们在群众的帮助下经几个小时的努力,从废墟中挖出一口大铁锅,垒石起灶,熬制出灾区第一锅药汤。当平通镇群众喝到分发下的汤药时,感动地连声道谢。

大锅汤在这里越来越受欢迎,来营地求药的群众络绎不绝。为让住得更远的群众能喝上汤药,队员们硬是一桶一桶地把熬制好的药汤送到十多公里外的村庄。一支从救灾现场返回驻地的解放军某部官兵路过志愿者服务队营地时,队员们热情地把汤药送给英雄的战士们。考虑到战士们救灾的辛苦和面临更多疾病的威胁,服务队立即向部队捐赠一批中药,让2000余名官兵能够及时喝上防疫汤药。

解除病痛“第一针” 

震后的灾区医疗、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中药材根本没有办法购买,更谈不上熬制,所以对于开展汤药治病有一定难度。随着志愿者服务队工作的深入,总结了灾区群众伤病的特点,队员们发现有的伤痛完全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来解决。于是,服务队充分发挥我校专业特色,用出征前已经备好的银针、火罐等中医传统疗法为群众解除病痛。

在为一名因抢险救灾而导致肌肉扭伤的民兵扎针取得疗效后,针灸疗法在以后的巡诊中逐渐开展起来。针灸推拿学院的几位同学不辞辛劳地背起针灸器具等,在各巡诊点上为灾区群众们扎起了银针,拔起了火罐。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针、一拔,又创造了平通灾区的两个“第一”。同时,志愿者服务队还将针灸、推拿、拨火罐等治疗方法带到救灾部队,为出现肌肉劳损等病状的官兵们进行全方位治疗。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服务队对志愿者的一再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队员们在刚刚搭建的一间充作教室的地震棚里,为平通小学的老师们作了第一堂心理学讲座,向他们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使老师们从地震中失去学生的悲痛里解脱出来,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为灾区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思想和心理调适工作队。

深山里第一支志愿服务队

志愿者服务队克服恶劣的地理环境,将工作继续向平通镇周边扩展。医疗巡诊的第一天上午,服务队便跑了离平通十多公里的三个乡七个组,查询了1800余名群众,为20多人进行了治疗。

当从镇抗震指挥部了解到全镇15个行政村的受灾情况后,志愿者毅然决定前往因山体滑坡道路受阻的新元村。到村里必须先沿山路走到滑坡路段旁,沿滑坡路段上行后,再翻过一座山。队员们排成一字队型,快速通过因地震出现裂缝的乡村路。然后沿着仅半米宽的崎岖小道艰难地往上行进,路不仅陡而且窄,背着沉重的行囊,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最艰险的道路莫过于滑坡路段,道路与山体出现了宽至半米以上,窄也有一、二十公分的裂缝,在上面行走随时有滑落的可能。

沿着这样的山路,志愿者们先后走访了四、五十家村民,将宣传资料和药品分发给他们,并耐心讲解灾后的防疫知识。队里的医生还应村民的要求进行巡诊,对一些因缺乏设备和药品的病情给出了处理意见。后来了解到,我校的志愿者队伍是除解放军部队之外,第一支到达该村的志愿服务队。 

火线入党的第一批党员

在灾区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下,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威胁,队里的党员们都始终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顽强地拼搏,竭尽全力地解决灾区群众之所急。在这个正经历着艰难困苦的队伍里,党员的模范作用在救灾现场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根据校党委指示,赴平武志愿者服务队临时党支部会议号召全体党员缴纳一次特殊党费,12名党员纷纷积极响应。一名党组织关系并不在临时支部的广州志愿者也主动缴纳。短短一会儿,13名党员便缴纳近2500元特殊党费。

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感人点滴的队伍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闪烁着光芒,他们的奋斗和奉献精神感召着队里的非党员们。两位志愿者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组织表示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这肩负特殊使命的时刻,圆满完成救灾任务,并以实际行动履行着诺言。两名已经取得党校培训结业证书并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队员发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困难、服从安排,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在灾区这所特殊党校里,在救灾服务的第一线,经受住了严格的锻炼和考察。根据4名同学平时在校的良好表现,经党员大会讨论,支部委员会批准他们加入党组织,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平通镇的震后废墟上举行,在庄严的党旗前,4名同志郑重地举起右手向党宣誓,成为救灾工作中火线入党的第一批党员。

创办第一所“坝坝学堂”

为了抚慰灾区孩子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尽快远离噩梦,队员们把更多的爱给了他们,不是带着他们做游戏,就是把自己的小食品送给孩子们。几天下来,孩子们已经跟这帮叔叔和大哥哥们难舍难分,志愿者服务队的驻地,常常成了他们玩乐的天地。莫凡老师、张雷老师带着几个年轻队员干脆将这帮孩子集中起来,像模像样地办起了“坝坝学堂”, 灾区第一所“坝坝学堂”就这样诞生了。队员们轮流教孩子们唱歌、背诗、学画。孩子们手中的笔是一块块随地捡拾的小石头,坐凳是从废墟中搬来的砖头,书桌就是面前的土地。“坝坝学堂”受到孩子们和家长的喜欢,孩子们除了吃饭,其它时间都在营地的“坝坝学堂”度过。

现在,“坝坝学堂”越来越具规模,开设了语文、英语、数学、美术等课程。孩子们有了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友谊花开万里香》等校园歌曲一首接一首地在学堂里唱响开来,年仅六岁的李长昊小朋友还为大家演唱了当地的羌族民歌。体育课上,在邬建卫老师的带领下习练起了南拳等拳术的简单动作。“坝坝学堂”随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成了孩子们每天的乐园。

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度过灾后的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队员们提前几天就开始着手策划准备,从40多公里外的江油市采购了文体、学习用品、糖果等礼物,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

(来源/成都中药大学学报第419期至420期 编辑/霍文巍 赵荷)


终审: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