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缺位,病根是“三转”不到位
监督缺位,病根是“三转”不到位
发布时间:2015-12-08 08:40:3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原标题:监督缺位,病根是“三转”不到位——聚焦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系列报道之四)
“纪委是管纪律的,必须以啄木鸟精神严格执纪,这根弦要时刻绷紧。不然,等到履职不力被处理时可就追悔莫及了!”提起曾经轰动一时的市开发区太子镇纪委书记因拒不履行监督责任被免职事件,湖北省黄石市纪委宣传部部长李建华记忆犹新。
事情发生在去年9月18日,太子镇干部工作日午餐饮酒被发现,市纪委暗访组要求镇纪委书记徐欣开履行监督责任,开展调查核实。但徐欣开却再三推诿卸责,并以“感冒闻不到酒味”为由,包庇当事人,影响恶劣。徐欣开最终被给予免职处理,调离纪检工作岗位。
“这是一起基层纪委书记不作为、不担当的典型案例。虽然说起来是突发事件,却反映出一些纪检干部平时就有习惯当‘好好先生’,在搞监督时拉不下脸来、抹不开面子的老毛病。”李建华说,对徐欣开的严肃处理,在全市乃至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内起到了“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提醒广大纪检干部必须深入推进“三转”,认真履职尽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深入推进正风反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群众对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反映依然强烈。“老虎”天天打,“苍蝇”还在乱飞,这些现象的背后,牵不住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牛鼻子”的基层党委责无旁贷,而基层纪委的监督缺位问题也不容忽视。
“监督‘不给力’,思想有问题。”贵州省德江县纪委干部秦雨霏认为,基层纪委监督缺位的病根,就在“三转”不到位。首先是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对“三转”要求理解不到位,搞不清楚该监督些啥。
记者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的情况,佐证了秦雨霏的观点,一些基层纪委对“三转”要求和监督重点的认识确实存在偏差——
有的惯性思维难改,还错把法律当作尺子,把纪律审查简单等同于查办案件;有的缺乏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的敏感和警惕,没把身边党员干部大吃大喝、吃拿卡要等问题放在眼里,“苍蝇拍”高高举起却鲜见落下。说到底,就是走过场、“不走心”,认不清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道理,没有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缺乏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担当精神和“三严三实”的优良作风也是导致监督疲软的重要因素。
“有些基层纪检干部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还有的乡镇纪委书记担心案件查多了,牵涉面广了,会影响本单位的绩效和精神文明、综治平安奖金的发放。捂着盖着,不敢也不想‘揭疮疤’。”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纪委干部吴震指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先治好“思想病”,才能打起精神、挺直腰杆,真正扛起监督责任。
常言道,知易行难。深入推进“三转”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还要把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实到转职能、转方式的具体实践中。
“纪委的主业就是监督执纪问责。如果做不好这一点,别的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都是‘不务正业’。”福建省武平县纪委干部王福荣指出,以往,基层纪委常常充当“救火队”、“开山斧”,参加各种议事协调机构,干了大量分外的事,很难一门心思干好本职工作。
山西省娄烦县庙湾乡纪委书记冯立忠的亲身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冯立忠告诉记者,2012年底他开始担任现职,除了纪检工作以外,最多的时候还曾经同时分管机关后勤、应急、安全生产、工业、商务、民营经济、交通运输、治超、水利、防汛抗旱、治汾、库区移民、便民服务等13项工作,“一个人要管这么多摊子,还要应付各项考核,哪有精力样样抓好?”直到去年县纪委集中清理议事协调机构之后,一直困扰冯立忠的烦恼才逐渐消除。他终于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主业上,跟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掰掰手腕”。
干好监督工作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勇于担当、聚焦主业,还必须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管党治党实践,总结提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虎拍蝇”手段。然而,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就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根治,并且花样翻新、日趋隐蔽,越来越难以防范和察觉。
“新伎俩可多着呢!你查公车,我就给公车挂私牌;你查红白事,我就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土地流转、惠农资金领域盯得紧,我还可以利用职权入股企业谋利、向承包商要‘赞助费’……”一名经验丰富的基层纪检干部指出,“这世界变化太快”,如果执纪者还固守监督“老方子”,很容易变成“瞎猫”、“病猫”,追着“苍蝇”转晕头,被“老鼠”牵着鼻子走。只有主动创新方式方法,才能胜任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基层是主战场,基层纪委责任重大。只有认真落实“三转”要求,聚焦中心、突出主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才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