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皇冠体育官网 >要闻关注>详细内容

要闻关注

“学有榜样、坚持高标准”系列报道之一:一心为公守廉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13 09:29:27 浏览次数: 【字体:

“学有榜样、坚持高标准”系列报道之一:一心为公守廉明

发布时间:2016-05-13 07:35:1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
摘要:结合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国纪检监察报从即日起推出“学有榜样、坚持高标准”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者按:理想信念坚定,百毒不侵;理想信念动摇,百病丛生。全面从严治党,靠党章党规党纪,靠理想信念宗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坚守底线的同时,向着高标准努力。《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就为全体党员树立了这样的高标准。结合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国纪检监察报从即日起推出“学有榜样、坚持高标准”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福建东山,当地老百姓有这样一种习俗:“先敬谷公,后祭祖宗。”每年清明,东山人民都会自发来到谷文昌的墓前,祭奠哀思。

一心为公的人,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对党忠诚的人,党永远不会忘记。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涌现出许许多多谷文昌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一心为公,清正廉洁,为党为人民作出了无私奉献,立下了不朽丰碑。

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在公与私、廉与腐等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抚今追昔,对照高标准,学习好榜样,能够汲取更多前行的力量。

“肝胆长如洗”

“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在那个艰苦年代,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谷文昌从未忘记共产党员身份,从未动摇过信念,他始终恪守着这两条为官原则。

谷文昌去世后一周,爱人史英萍便拆除了家中的电话,连同谷文昌的自行车一并上交,“这是老谷交代的,活着因公使用,死后还给国家”。调离东山时,谷文昌留下了一片绿洲,带走的却只有自己腌制的两瓶酸菜。

1986年6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退休以后,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义无反顾扎根大山,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万多亩的“善洲林场”。病逝前,他把这个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一个在东南沿海,一个在西南边陲,一个把荒岛变绿洲,一个将荒山变林海。谷文昌、杨善洲,两个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都以立党为公的坚定信仰,守卫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周恩来总理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却一分公款都不乱花,无论是理发、招待客人,还是下基层吃饭,总是自掏腰包,主动付费,他给自己和家人定下了“十条家规”。在他看来,公与私必须分明,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一个完整的双休日,没有一顿团圆的“年夜饭”。今年67岁的福州市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四十年如一日奔忙于社区,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巷总理”。她还是8位五保户、孤寡老人的“女儿”。“只要居民们需要,我愿意一辈子为大家服务!”林丹说。

这些好榜样,有些生命已逝,有些踏歌前行,却一样是“肝胆长如洗,表里俱澄澈”。

“两袖清风来去”

在焦裕禄陵园,离墓地不远处的纪念馆里,人们排起长队参观焦裕禄事迹展。

展柜里,摆放着焦裕禄生前用过的物品,其中一份他亲手写的《干部十不准》特别引人注目:“一律不准送戏票”、“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寥寥数字,清风满怀。

睹物思人,观者动容。

一名党员干部深情地说:“焦裕禄是好干部的一座丰碑,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公生明、廉生威。”恪守廉洁是共产党员一道必不可少的“防线”。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始终恪守“廉洁自律,从不收礼,不论轻重,一律‘来者必拒’”的原则,时刻把自己摆在普通共产党员的位置上。

为了给年过八旬的父亲治病,为了供年幼的女儿读书,北川县副县长兰辉欠下近10万元的债务,即便如此,他也未曾动过一丝“贪腐”念头。

依然是他,面对哥哥和弟弟同时失业成为下岗工人,妻子长期是临时工的困难境地,也不曾想过为改善家人生活环境而利用职务之便打招呼、徇私情。

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退休十年间,筹措数百万元资金,扶持上千名贫困残疾人,帮助24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他叫陈欠水,今年71岁,2005年6月从福建省惠安县人大常委会副处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在致力扶贫助困的日子里,他始终牢记党的纪律,给自己定下“不准吃饭不交伙食费,不准接受招待性吃请,不准接受礼物”的“三不准”铁律,将“廉洁奉公”进行到底。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即便穿越时空,依然让人肃然起敬。

“会它千顷澄碧”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先锋模范们用“一辈子”来坚守“爱党为党”的坚定信仰,以榜样的力量烛照越来越多的后辈奋然前行。

福建省建瓯市南雅镇白沙村老党员兰耀贵今年87岁,退休20多年来,不管酷暑严寒,老人家始终风雨无阻,坚持每月一次骑着单车到单位缴纳党费。去年3月,他向党组织上交1万元的特殊党费,用于帮助困难党员。之后,每月一次党费,他依然照交不误,他说:“一名党员应该是一面旗帜,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

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利益和诱惑,要经常拿起“公与私”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内心是否能够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量一量自己在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福州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刘碧强认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向来是从高不就低,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开宗明义,提出“四个必须”,将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展现党的先锋队本色,树立起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的高标准。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倪岳峰表示,新时期,党员干部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永葆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本色,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将“三严三实”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