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讲了些什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曹俊明 兰琳宗 慕振东 吴宇轩
3月9日下午,“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上,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向全国大学生和网友生动解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四位教授在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上,都分享了哪些观点?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质疑武汉“封城”的人没有读懂中国共产党,没有读懂中国
中国在武汉“封城”的做法是否是侵犯武汉民众人权?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代价来阻断病毒传播是否值得?有此说法的人没有读懂中国共产党,没有读懂中国。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人权不仅指自由权,也包括生命权、健康权等等。在疫情面临大规模蔓延、可能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时,生命权、健康权就成为最大的人权、最紧迫的人权。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群众最大最紧迫的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应对这次疫情就是一次伟大的斗争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我们曾先后遭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然而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在磨难考验中前行,在应对一次次灾难的伟大斗争中奋起。由于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因此事实上构成了一次任务空前复杂艰巨的社会公共危机。很显然,应对这次疫情就是一次伟大的斗争。疫情防控,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来说,是一场保卫战;对于阻碍疫情的传播来说,是一场阻击战;对于医治感染者来说,是一场歼灭战;对于参与防控的人员来说,是一场全民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就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更大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只要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就会有力量
大家知道,近代中国是在黑暗之中艰难前行,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迎来了浴火重生的曙光。孙中山先生曾经感叹:近代中国是一盘散沙。为什么一盘散沙呢?就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共产党成立以后,深入到群众当中,起到了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作用。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中流砥柱?就是能够发动群众,高举抗日团结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组织群众实行全民抗战,最终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每一次磨难的实践都充分证明,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一定能够带领群众战胜困难、取得胜利。所以,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是根本的成功之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就会有力量,所以依靠群众的前提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为人民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青年人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
胸有大志。这场战“疫”,我们从全方位的极限压力测试中看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情怀,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所有这些,将赋予我们穿越艰难险阻、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定自信和强大力量。大写的青春里应有大写的青春梦想,要让青春梦想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里绽放。心有大我。这场战“疫”,让我们与身边或是远方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同生死、共患难。疫情终将结束,与祖国和人民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爱和真情却将长存。大写的青春里应有大写的家国情怀,要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肩有大任。大写的青春不能缺少过硬本领,用过硬本领来回应时代挑战和责任担当。行有大德。灾难面前,大德就是大仁、大智和大勇。大写的青春需要美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