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临证医案之心脑血管疾病(三)
陈某,女,59岁,于2020年12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反复发作头痛头晕1年余,既往慢性湿疹病史,皮肤瘙痒难忍,口服氯雷他定缓解,停药则复发。1周前无明显诱因头晕、头痛加剧。院外查头部CT无明显异常,口服西药(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前来求治。现症见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头晕头痛,眩晕欲呕,皮肤瘙痒伴心烦,口苦口干,不欲多饮,纳差眠差,大便溏稀,日2~3次,小便自利、色清,四肢、胸腹可见散在红斑、丘疹,瘙痒剧烈,舌淡红苔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静脉宽大青紫,脉弦细数。
诊断:眩晕。
辨证:上热下寒。
治法:清上温下,利水养血。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药物:柴胡15g,桂枝10g,干姜10g,当归10g,炒白术20g,赤芍10g,黄芩10g,半夏10g,大枣15g,党参15g,牡蛎30g(先煎),茯苓30g,泽泻20g,炙甘草6g,远志20g,石菖蒲10g,天花粉15g。6剂,水煎服。嘱患者服药期间忌食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
2020年12月21日二诊:服药后,面色较前改善,头痛头晕明显减轻,大便成形,皮肤痒甚,舌大,质淡红,苔白,脉细。原方基础上加地肤子15g、蛇床子10g、紫荆皮15g。6剂,水煎服、禁忌同前。
2020年12月28日三诊:6剂后复诊,患者诉已不头痛、头晕,口苦消失,大便调,面色较前红润,皮肤瘙痒较前明显缓解,舌淡苔薄白,脉来和缓。改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湿疹。
药物:荆芥(后下)10g,防风10g,牛蒡子15g,蝉蜕5g,苍术10g,苦参20g,当归10g,生地黄15g,胡麻仁15g,地肤子15g,蛇床子10g,紫荆皮15g,地骨皮10g,白鲜皮2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禁忌同前。
按语:本案症状复杂多端,归纳起来不外乎水与火,及“上热”与“下寒”两大症候群,属上热下寒,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亏虚,舌体胖大,不欲饮水,为水饮内停,故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温下清上,合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半表半里,天花粉生津止渴,牡蛎软坚收敛以止渴,以上皆治上热;桂枝、干姜、炙甘草补脾散寒,温通阳气,以治心下满微结,小便不利,为治在下之寒;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水。待患者“寒热”之证消除之后,再针对其湿疹进行治疗。
老师每诊均嘱患者平时要饮食规律,食宜清淡,营养均衡,生活习惯方面尤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使身体适应规律的睡眠时间,进行适度的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