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临证医案之妇科疾病(四)
张某,女,44岁,2019年5月26日初诊。
患者不明原因出现月经量大且时间长,动辄持续数十天,反复发作已3年有余,全身乏力,胸闷气喘,下车至诊室走百十步距离即气喘吁吁,伴有听力下降,当面说话声音小即听不清楚。自诉曾服固本止崩类如黄芪、茜草、龙牡、炭类等药,其效甚微。现已经行10余日,症见面色蜡黄,精神不振,乏力多汗,气喘胸闷,恶寒肢冷,腰腹尤甚,下肢浮肿,大便可,小便清白、夜尿频数,舌质嫩白,涎多欲滴,脉沉而无力。实验室检查提示中度贫血。
诊断:崩漏。
辨证:阳虚不固。
治法:温阳固脱,补气养血。
处方:真武汤加减。
药物:茯苓25g,白芍10g,白附片(先煎)10g,炒白术20g,红参15g,生姜15g,大枣15g,黄芪60g,陈皮15g,小茴香10g。6剂,水煎服。
2019年6月3日二诊:气色好转,动则疲累喘息现象减轻,听力明显改善,下肢浮肿消退,出血量减少。效不更方,附子加至20g,继服6剂,煎服法同前。
2019年6月10日三诊:症状大减,未再出血,气色红润,心情改善。虑其大量下血日久,气血阴阳必亏,遂予十全大补汤加减以补其虚,善其后。
药物:红参15g,茯苓20g,白术20g,白芍20g,炙甘草15g,熟地10g,当归15g,川芎15g,黄芪50g,肉桂10g,陈皮15g,鹿角胶粉(冲服)6g,6剂,煎服法同前。
2019年6月17日四诊:面色红润,精神俱佳,诸症皆除,嘱其口服归脾丸以培补后天巩固疗效,不适随诊。
按语:“崩”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漏下”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古人认为凡阴道下血证,其血势如崩似漏的皆属崩漏范围,《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候·漏下候》:“非时而下,淋漏不断谓之漏下。”《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候·崩中候》:“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治疗当固冲止血。
然本案患者黄芪、当归及炭类药用之无效,再用固本止崩汤、固冲汤等方恐亦难取效。老师细察患者,面色蜡黄,精神不振,气短乏力,恶寒肢冷,听力下降,脉沉微,乃阳气虚脱之象,此时诸般病情,已从脱气脱血,变至阳脱不固,群阴散漫之状。乃决然处方,用真武汤原方以温固阳气,阳气得温,方可固摄气血,收敛神气,日照当空,阴霾乃散。寒湿不除,气血焉能复生?用附片至20g,嘱诸药久煎一个小时以上,可保无虞。